当前位置 > 创意文化 > 文化艺术 > 浏览文章

裘家的孩子是怎么成才的?

  • 杭州写字楼网
  • 2009/11/30 14:42:10
导读:

    1940年,裘法祖在施瓦宾医院任住院医生期间,与年仅18岁的大学生Loni一见钟情。1942年圣诞节,他们在家里举行了“家庭婚礼”。此后60余年,虽历经坎坷,裘法祖和夫人裘罗懿真心相爱,相敬如宾,相扶相携,在同济校园传为佳话。

    杭州皮市巷四眼井,当年有个宅子叫皮市巷南口3号,现址为香溢大酒店。那里曾经住着一个对杭州人来说有着特殊感情的家族——裘氏家族。

    对许多杭州人来说,裘家人神秘而低调。裘家7个孩子均成才,为杭州作出了卓越贡献。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

    一是杭州人称为送子观音的——裘笑梅。她是裘家的老四,杭州赫赫有名的妇科中医大师,创立的裘氏妇科至今仍影响着杭州中医妇科学界。

    二是裘家老七裘法祖,他被世界医学界誉为新中国外科医学的“泰斗”,中国外科之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2008年6月14日,裘老溘然长逝后,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发唁电并敬献花圈。

    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著名医学家郑树教授称他为——中国的财富,杭州的财富。

    昨天,华中科技大学浙江校友会为他们的老校长——裘法祖,开了个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会上,嘉宾们讲了很多裘老在医学上的成就与贡献。

    在德国救过40多位集中营中的犹太人

    1914年12月6日,裘法祖出生于杭州西子湖畔,他爸爸是清朝的秀才。裘法祖在7个兄妹中排行最小。18岁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学习两年德语。少年时,裘法祖妈妈因阑尾炎去世,让他立志要做一名医生,解除千万个母亲的病痛。

    1936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后,靠两个姐姐的资助,西渡德国,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留德期间,裘法祖曾在纳粹的枪口之下,施计救了40多位集中营的犹太人,1985年被德国政府授予国家大十字勋章,这是该勋章第一次授予亚洲人。”华东科技大学办公室主任肖克难教授说。

    裘夫人是周恩来总理授予的

    首个中国国籍的德国人

    1940年,18岁的日耳曼少女罗懿(中国名)邂逅了26岁的中国青年裘法祖,5年后,她冲破了希特勒不准与外国人通婚的命令,秘密嫁给了中国夫君。

    裘老的学生说:

    据说,婚后多年,裘老每次回家时都会在楼下吹口哨,罗懿便应声跑到窗边,向他扔一只水果。裘老常常送夫人红玫瑰。

    1958年,经周恩来总理的批准,罗懿成为了第一个加入中国籍的德国人。

    1979年,裘法祖夫妇到德国访问的时候,慕尼黑市长在接待宴会上说:“裘夫人,您为中德友好工作做了很多贡献。我们愿意恢复您德国国籍,您可有双重国籍而便于工作。”但裘夫人说:“我非常感谢市长的关心。我在中国生活得很好,很愉快,谢谢大家!”她至今只有中国国籍。

    裘家孩子的成才秘诀

    裘家7个子女均成才,这与他们的家庭教育很有关系。裘法祖的爸爸叫裘支春,晚清秀才。他办了一家私塾,后来在杭州正则中学任教。妈妈何银凤,特别重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

    裘笑梅的嫡传,侄女裘华芳说——

    我叔叔、姑妈这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天分确实比较好外,也都是苦练出来的。

    我爷爷奶奶一共生了3男4女,爷爷自己是当小学教师的。小学教师的工资要比一般的单位低。7个伢儿吃口重,上面还要养老人,靠几块死工资,兵荒马乱的年代,日子肯定是紧巴巴的。

    但7个伢儿的智力个个真当都是很好的。

    我叔叔学习特别努力,医科前期结业解剖考试,批卷的老师看我叔叔的卷子做得实在是太好了,情不自禁地感叹:“你考得真好,可惜的是我没有更多的分数给你,只能给你100分!”

    后来我叔叔成为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这位老师还拿这个例子激励学生们要刻苦学习。

    中国少年科学院上海科普基地2004年2月,曾刊登了裘老说成功的一篇文章。

    裘老对孩子们说到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说,人生有目标才有动力——

    外号叫图书馆长

    我18岁时,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进入大学后他感到视野开阔了很多。其实年轻人哪有不爱玩的,我读大学时也喜欢娱乐活动,可为了实现小时候的理想,我逼着自己沉下心来学习。

    小时候亲眼目睹亲人受伤后得不到治疗的痛苦样子,给我很深印象,我对外科特别用功。后来渐感课本上的和老师讲的内容,已不能满足我对医学知识的渴求,便常到图书馆翻看各种医学书籍,时间长了,有的同学就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图书馆长’。

    成才勤为先

    一个人能否成才,是三个因素使然:一是智商,二是机遇,三是勤快,三者中以勤最为重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牢牢掌握当前最先进、最有用的知识和技术。

    在指导和教育学生时,我有三条心得: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

    老师手把手是教不出能干学生的,而学生也必须肯在学业上下工夫,勤实践、多讨教才能学到硬本领。

    要学会睡觉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而几乎一半的时间却要在睡觉中度过。有位朋友曾给我讲了首打油诗,很有深意:“人生百岁今日少,二十无知六十老;今年休闲百余日,三分生命梦中遥。”

    我建议学生们:每天睡觉前一定不要倒头就眠,而要先仔细想想明天自己要做哪些事情,先理个头绪出来,这样第二天的学习、工作思路肯定会非常清晰。这也是我八十多年的求知心得。

    医生的职责是要把病人背过河去

    昨天会上,杭州市卫生局局长陈卫强说,“裘老医术精湛,他也因高尚的医德医风,深受百姓爱戴。”

    裘老德校友、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郭清教授举例:

    裘老说,无德者不能称医。医生的职责是要把病人背过河去。他把病人当亲人,曾亲身趴在病床边观察病人的小便流量。

    裘法祖曾说起有些医生忽视病人标本的例子:

    重要标本,我自己送到病人手里去的。譬如乳房,你切下之后是恶性还是不是恶性的那是很要紧的。要对得起病人啊。如果是恶性的话你要做根治了,良性就不需要了。所以,我选择好的学生标准,一个诚实,第二个是谦虚,第三是尊重人家,第四还要敬老敬师。

    立德就是,医生要对病人好;立功就是你要想尽办法使病人健康;立言,学问就是读书,是为了病人不是为了自己。

关键词: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都市快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