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宁波独有 > 经济大观 > 浏览文章

推动宁波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2)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11/8 10:57:58
导读:    推动宁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

  三、发挥服务社会作用,为提升市民素养、文明水平提供活动载体。把理论研究与宣传普及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工作,让社会科学理论走近百姓生活,使更多基层群众学习人文社科知识,这是社科界的责任与使命,也是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直接体现。全市社科界通过创设“社科普及月”、“理论宣传普及周”、“宁波社科讲坛”、“科普读物”等平台,以及设立“远程教育授课点”、聘请“社科普及讲师团”成员等形式,使广大市民通过学习人文社科知识,以科学的理念、精神和方法指导工作、学习和生活。今后将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社科普及工作网络,推进社科普及工作常态化,不断丰富社科普及传播形式,扩大社科普及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发挥传承区域文明作用,彰显宁波文化的底蕴和特色。宁波的社科界始终把传承文明作为重要使命,对宁波的历史文化研究作出了很多的努力,特别是我市通过实施“宁波文化研究工程”进行引导,深入开展了浙东学术文化、宁波帮文化、藏书文化、河姆渡文化、梁祝文化等研究,推出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加深宁波文化底蕴并扩大了影响力。下步将深化实施“宁波文化研究工程”,对宁波历史文化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的解读和研究,在宁波地方史、宁波特色文化、宁波名人、宁波历史文献整理等方面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五、发挥社科工作者的创造力,创新完善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的社科工作机制和组织网络。积极实施社科人才“一号工程”,整合全市社科力量,全力打造“社科甬军”。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宣传和转化应用机制,进一步深化学术研究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我市现(市)区社科联组织建设工作,完善社科组织网络。

  大力实施“阳光文化”惠民行动计划
  潘银浩(余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定,强调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余姚实际,要在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阵地设施的基础上,着眼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政府服务职能和文化资源,创新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实施“阳光文化”惠民行动计划,努力满足城乡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1、统筹职能,组建阳光文化服务中心。一是统筹部门职能。成立余姚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指导协调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形成以中心为枢纽、文化服务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乡镇街道联动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二是统筹服务供给。中心根据社会各方文化需求实际,集约全市文化阵地设施、人才队伍、产品市场等资源要素,面向全市各级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城乡群众统筹提供“文化产品采购配送、文体活动策划承办、文化理论宣教培训、文化服务信息咨询、文化成果展演交流、文化网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三是统筹服务运营。组建国有独资的市公共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具体承担公共文化产品组织配送、文体活动策划承办和文体资源开发利用等服务运营职能。同时,发展文化服务加盟单位,组织引导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单位加盟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2、整合资源,搭建阳光文化信息平台。一是建立阳光文化配送点。在全市21个乡镇街道的综合文体中心、265个行政村和22个社区的文化宫以及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立“阳光文化资源配送服务点”,配备“阳光文化员”,接受公共文化配送;二是建立阳光文化资源库。中心向市内外演艺团体和文化经营单位发出演出意向征询和邀请,收集文化演艺、宣讲培训等服务内容信息,建立“阳光文化资源库”,与中心达成演出意向性协议,供基层自主选择;三是开通阳光文化服务热线。全天接受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的文化服务申请,提供公开透明、便捷优质、均等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

  3、丰富载体,打造阳光文化惠民品牌。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大力实施“阳光文化”系列惠民行动。面向低保户和外来务工人员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发放“阳光文化绿卡”,市财政每年拨出资金350万元,采购公共文化产品,充实“绿卡”功能;设立“阳光文化直通车”,采购戏剧、综艺节目等文化产品,定时定量配送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服务点”;依托“阳光文化直通车”,赴各村巡回演出,实施“阳光文化村村乐”;打造“阳光星期六”,每周为城乡群众和未成年人定时定点配送小型文艺演出、知识讲座、体育健身和文化艺术辅导等。

  4、健全机制,创新阳光文化供给模式。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列支公共文化配送资金300万元,乡镇街道配套300万元,采购400场以上文艺演出送到21个乡镇街道的265个行政村和30个社区;制定“阳光文化基金”章程,引导民营企业和热心人士在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设立冠名“阳光文化基金”;制定“阳光文化之友联谊会”章程,组织引导基层单位、社会团体和各阶层群众特别是文体骨干加入联谊会。

  建设“文化强市” 提升城市竞争力
  陈洪波(宁波工程学院教授)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城市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城市兴旺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当前宁波不仅面临来自周边城市经济方面的激烈竞争,也面临来自文化上的激烈竞争,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完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战略布局,提升城市竞争力。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宁波“文化强市”建设。

  一、应当突出海洋文化发展。《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将宁波定位于长三角南翼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和文化交流中心,反映了宁波文化的地位与特色。我认为,这还不够,宁波文化发展还应当突出港口、海洋的内容,建议按照差异化、特色化的要求,突出海洋文化的发展,宁波不仅仅应是长三角南翼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和文化交流中心,而且还理应成为长三角南翼的海洋文化中心,这样一是可以反映宁波港口城市特色,与海洋经济发展要求结合起来;二是可以与杭州等地的文化特色区别开来。

  二、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筹划与建设。从国内城市先进经验来看,设立文化产业园区是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文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建议我市在整合现有十个文化发展集聚区基础上,重点建设宁波月湖都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区。月湖都市文化园区要结合月湖西区改造,引入国内外文化著名企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传媒、动漫产业、出版发行业等,着力打造成为我市最具影响力的都市文化产业基地;宁波影视文化园区要加大二期建设力度,扩大范围,提升层次,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休闲生活体验、海洋会展等,打造成为最具魅力的海洋影视文化基地。

关键词:宁波文化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宁波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