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人才服务 > 浏览文章

他们准备面试 就像准备打仗

  • 杭州写字楼网
  • 2009/4/19 15:33:45
导读:

    求职招聘往往伴随着面试。快报邀请美国和日本的应届毕业生、美国大学教师,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面试故事。

    虽然中外在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中外招聘和应聘还是有共性的。因此,外国学生求职面试的经历和经验,或许会给中国学生带来不少启发。

    经验之谈

    老爸教我三招 接着实战演习

    编者注:快报读者也许记得《我是大四学生,挣的钱是花掉的5倍 》一文(本报3月11日第22版),作者是美国罗得岛州布莱恩特大学通信专业的学生希拉里•约翰斯顿。那一次,她抱怨“想找份跟四年学费11.2万美元匹配的工作很难”;这一次,她向快报读者报告“找到工作”,并介绍了她的面试经验。

    老爸教我面试“三板斧”

    虽然进入大学后,我参加过很多有关兼职工作的面试,但我依然会紧张害怕。

    我老爸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汽车商人,我从他那里学到面试时展现最佳形象的“三板斧”:研究招聘企业的背景、产品或服务;写下我对这家企业有价值的三个方面;写下我的三个弱点以及改变缺点的计划。这三招很管用,让我能跟面试官很好地交流。

    我下个月就要毕业了,今年的第一次求职面试来自一家投资公司。我从学校的求职办公室网站获得它的招聘信息,求职办公室帮我审阅了个人简历,确保它没有任何拼写错误和简历的内容排列是正确的。

    面试前,老爸帮我做模拟面试。他像模像样地坐在家里的椅子上,我坐他对面。他微笑着向我点头,然后开始问:你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你为什么是这个职位的合适人选?……这些问题都是正式面试时可能遇到的,老爸帮我分析问题的“陷阱”、教我如何改进。

    老爸还教我怎么面试着装。他说,着装非常重要,“如果你穿着得体去面试,会让招聘方觉得你很重视面试”。

    我走进这家投资公司大楼时,还是紧张。两个面试官向我致意,我能流利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那些问题老爸都问过了。很不幸,最后没有获得这份工作,虽然有些沮丧,但我为自己打气:“也许它不是我最想要的。”

    社会实践积累人脉很重要

    3月底,我跟科罗纳窗帘公司签约,4月初已经正式上班了。

    获得这份工作算是“巧合”。一个朋友问我:“你有没有兴趣参加科罗纳窗帘公司的面试?这是一家专注于家居产品设计的公司。”这个朋友是我在曾经兼职的公司认识的。有时候,社会实践、积累人脉真的很重要。

    我参加了面试,并保证我穿得很符合流行趋势:一件短的外套套装,外加一套连衣裙——这让我看起来似乎很懂设计(设计界讲究紧跟潮流)。面试官是我现在的老板,他问我:“你能否熟练运用我们公司的专业设计软件?”“你希望在我们公司干多久?”等等。

    面试后第二天,我接到了录用电话,成了包装部的初级产品经理。

    希拉里说她老爸帮她分析面试问题的“陷阱”,“陷阱”是怎样的?这里正好有一个例子——

    落入面试陷阱的人

    我最近参加了学校招聘教师的工作,深深体会到求职前充分准备的重要性。

    美国招聘一般有三关,第一关是简历;第二关是电话面试。能进入第二关的人专业对口、资历出众,电话面试一般不超过30分钟,主要考察应聘者是否名副其实、跟雇主的文化合不合拍。

    学校的电话面试一般问6个至7个问题,从研究方向、教学、到专业知识等都有,每个问题以小见大,隐藏许多深层意思。最后一问几乎是所有面试都问的:你有什么问题问我们?别看它常规,那是最需要策略去回答的问题。

    有个申请我们学校教师职位的人,专业问题答得很顺利,有的教授已举出了“要她”的牌子。没想到最后一个问题砸锅了。她先问一周要上几次课,又问有没有研究生助教,还问学校对教师的个人研究有多少支持。

    本来,这些问题都不是无理取闹,如果到第三关的正式面试时再问,可能不那么刺耳,电话面试时问就不合时宜:负责招聘的教授都猴精猴精的,你问了半天,言下之意是不是不想干活?教师职业是有弹性的工作,课余都会有自己的事,这是心照不宣的,但学校不会摆明招聘一个“想方设法减少工作量”的人。

    这个求职者问的问题不仅显示了她将来工作偷懒的可能,也显示出她缺乏大局观,绕来绕去都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光想着学校怎么为我,没提出我怎么为学校了。她被淘汰了,要说冤枉还真冤枉。

    面试高手

    日本大学生精通面试是怎样炼成的?

    编者注:松下何哉是东京农工大学电气电子专业的二年级研究生,大约还有1年毕业,但他已参加多场应聘面试,而他的不少同学已经跟企业签约。日本企业大多只招应届生,而日本大学生大多非常精通面试,这是怎么回事?松下何哉说——

    只爱应届生

    日企的校园招聘,往往在本科生三年级、研究生一年级就开始了,这跟终身雇佣制有很大关系。终身雇佣制是日企在战后的基本用人制度,是指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一经录用直到其退休,除非劳动者自身责任,企业有避免解雇员工的习惯。它不是法律或明文规定的制度。

    近年来,虽然日本各界要求改革终身雇佣制的呼声很高,但它根深蒂固。日本多数大企业仍实行终身雇佣制,几乎只招聘应届毕业生、不要那些中途跳槽的人。这种制度下,大学生都想在毕业前找到工作,日企为了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通常很早向大学生发出录用通知。

    因此,日本的校园招聘越来越提前了。

    展示你的忠诚

    日企最常问的面试问题包括:你应聘的动机是什么?你有什么长处?你在学生时代曾努力做过哪些事,比如兼职、志愿者、学习?如果成功应聘,你最想为公司做什么事情?

    日企非常喜欢忠诚的员工,面试时千万不要说你同时应聘多个企业或在多个企业工作过,这会给人一种见异思迁的负面印象。我在面试时,经常会从这样一个故事开始:从上大学开始到研究生二年级的5年多时间里,我一直在同一个地方做兼职……

    我应聘的主要是技术类工作,到现在还没有遇到过小组面试,但那些想找事务类工作的同学经常会碰到。我听他们说,一般的小组面试都是在应聘的几轮面试中比较早的阶段进行的。小组面试通常是想筛选出那些交流能力强的同学。如果日企招聘时有小组面试,最多是一轮。

    面试高手是准备出来的

    我们在面试前会做很充分的准备,对一些可能面试到的问题,结合自身情况做深度分析。比如,到现在为止,我究竟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去做怎样的事?为什么想找这份工作?

    在日本,有关求职面试的书刊汗牛充栋。自我分析,在日本一些求职网站或者书籍中都是被强烈推荐的;而对找工作的日本学生来说,这种分析必不可少。

    面试官对求职者比较信任,但他们会为了弄清求职者的回答是不是真实所想,而对一个主题多角度发问。学生对此非常了解,会非常努力地事先准备,还会去研究应聘公司的情况——无论是求助网络、书籍,还是求助校友前辈。

    日本学生这种观念非常强,如果说我们精通面试,可能是这个原因。我觉得,面试时最好别耍小聪明的“技巧”,老练的面试官一定会很快看穿。比面试“技巧”更重要的是内容,这是多数日本学生的共识。

    美国大学的求职课

    一个大学生找工作  能找到多少个帮手

    每年5月,大批美国大学生完成学业,涌入社会。受金融危机冲击,美国今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形势严峻,让应届毕业生有点烦。

    我所在的哥伦比亚芝加哥学院,今春到校招聘的公司比去年缩水了一半以上。而一些去年毕业的学生竟然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回校和应届生抢饭碗。危机之下,学校只有动员一切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求职教育。

    以学术研究的活跃程度来分,美国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它们提供的求职教育各有千秋。

    校友和学校帮忙  打磨好你的简历

    研究型大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思维能力,它们一般没有专门教授求职面试技巧等实用性强的课程,但多数会设有两大机构提供求职协助:

    一是职业中心,它定期举办招聘会与面试技巧培训,是连接学生与雇主的桥梁。职业中心特别重视联络校友,利用庞大的校友网络为应届生创造就业机会,校内招聘会多由校友公司操作。一些热心校友,志愿为师弟师妹做就业辅导,传授面试秘诀或者润色简历。

    二是写作中心。现在学生用短信、网络很频繁,写正式文书时就傻眼了,而美国公司对简历写作的要求极高,一个语法错误就可能导致应聘者出局。因此,写作中心有专人帮学生修改求职简历。如果学生还是没信心,可以选修学校的公文写作课,我在这个课程拿了“A”,比大部分美国学生成绩更好,这说明中国留学生无需过分担忧语言障碍。
  一技傍身才能冲杀  猎头教你怎么接招

    教学型大学中,有很多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学院,毕业生可以立即申请工作,比如医疗助理、电脑技师、设计师、动画师等。这些对学历要求不高的职位,竞争者更多,学校的教育就集中在技能培养上。

    我在教授一门有关设计表达技巧的课程,内容包括如何准备简历、介绍信、设计与制作作品集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我们学校还有一个作品中心,除了陈列学生作品外,还经常邀请工业界的人士给学生做免费讲座,将课堂知识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此外,一些美国学生自主组织了互助型求职讲座和“面试演习”,让应聘者对求职的困难有心理准备。还有一种独特的面试培训由各种行业协会提供,学生进入大三后,学校会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行业协会和学术会议,广泛建立人脉。有些行业协会常邀请本行业的职业猎头给学生开面试讲座,这些猎头的招聘经验相当丰富。

    总的来说,美国大学的求职教育实用性很强且比较全面。

关键词: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都市快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